查看原文
其他

杨源水: 我的奶奶

杨源水 文海墨韵 2022-06-25

[枣乡纪事]

也许是,已经品味到隔代亲情的缘故,每逢清明节在祖坟摆放供品和分发烧纸时,我首先想到了奶奶和她那“三月里,是清明……”的悲唱。

奶奶去世那年,我才八岁。

的记忆里,奶奶就是成天单独带我到村外打谷场上、老枣树下和沙土包里玩耍。我对偶尔来看望奶奶的老姥爷印象特深。老姥爷是晚清时期的“秀才”,他老人家来我们家时,总是身穿时下只能在电视剧中才能看到的长袍、满面带笑的容貌不说,最主要的就是老姥爷来时,每每都是提两包“蛤蛤”(糕点)、雨谷糖之类的食品。我自己吃过之后,还会跑到外面约几个小伙伴前来讨要。有时,奶奶收藏后说是没有了。我就当着看护小伙伴家长的面,翻腾出来分着让他们品尝。过后,我自己又馋了,却忘了早已“分光吃净”的前科,吵闹着再度讨要,换来的只是奶奶翻箱倒柜,取出的空纸包和带着善意的责骂。



悄谙些世事时,常听到奶奶长声短叹地吟唱“三月里,是清明……”开头的歌。在我不知多少次刨根问底、近乎恳求式的追问:奶奶她到底是唱了些什么?在奶奶不厌其烦的重复、更正中,我记住了唱词的大意:“三月里,是清明,家家户户上坟。左手拿着千张纸,右手“迪娄”(提)着浆水瓶(装有供品的器皿)。爷儿(男人)们上坟画十字;娘儿(女人)们上坟画“缺蚀(圆圈)”。画了个“缺蚀”(圆圈)盘口大,有一个口儿来朝西南;“喷”地一声点着了火,“梯”地一下冒了青烟,(上坟者)咧开了嘴儿哭上了黄天……”。

更多的唱词里面,还有嫂子应答小姑子话语。小姑子:“嫂子啊,别哭咧(了),您的簪子掉了……;嫂子应答:“簪子掉了可值多少,不如活着你哥哥好……”;小姑子:“嫂子啊,别哭了,您的坠子掉了”;嫂子应答:“……坠子掉了可值几文,不如活着那个人啊……”等等。后来才知道,奶奶所吟唱的是一首,流传很广名叫《寡妇上坟》的歌谣。

 奶奶二十七岁时,在本村当私塾书的爷爷,因为看一本《奇门遁甲》的邪书,疯癫后“云游”出了家门。时过不久,又传回了爷爷云游到了关东,头脑清醒后从军当文书后猝死、已用马皮包裹下葬、请家人速去搬灵的消息。奶奶闻讯近乎疯了,时常是在深更半夜哭着喊着,往八里路以外的娘家村里奔跑,周岁多点的父亲和稍大些的姑姑就在屋里、院里哭叫呼喊……



爷爷是村中的私塾先生。因为执教是惩戒按辈份是小叔叔的学生,被学生家长大闹过学堂。尽管由官方做主,裁定闹事家庭赔偿了所损物品、摆席请客和赔礼道歉。但是,爷爷在心理上还是留下了无法解脱的创伤。这也可能是他在郁闷中,阅读禁书从而致病的主要原因。爷爷还写一手很好的毛笔字,本村民国八年(1919)编写的《杨氏族谱》,就有他主笔书写的一大部分。

  接到爷爷的死讯之后,由老奶奶作主,用卖掉八亩地“青苗(已经种上庄稼的土地)”的钱财作盘费,托本村一个小名叫“叛”的人,陪十八岁的二爷爷去东北搬灵。谁知,被托的人心术不正,带着二爷爷只是到坟上看了看,就以当时搬挪不方便、不如三年头上再搬省劲为由,哄骗着二爷爷逛了北京逛天津,花净了卖地的钱空手而回不说,还让二爷爷染上了赌博、嫖娼的恶习。

  此后兵荒马乱,搬爷爷的事就再也没有了可能。奶奶带着父亲姑姑艰难度日,已沾染吃喝嫖赌多项恶习的二爷爷,带着地契文书住在镇上的赌场。就如同电视剧《活着》败家子福贵一样,很快就扔掉了几十亩地的田产。到分家时,奶奶这一股只分得了几亩薄田。外加没有正房屋的“车屋”。因此,奶奶一辈子最恨的就是那两个祸害了钱财、将爷爷抛尸东北的恶人。



奶奶特别地疼爱我,是因为在我之前夭折了三个哥哥。在眼看我们这一家子就要“绝户”的时候,我才在母亲四十岁上迟迟的来到人间。听母亲说,我刚一落生,奶奶见我是男孩子,就直挺挺地跪在了当院的“天堂”(供天爷爷的神位)下,磕起了一个又一个可能是她许愿暗定数目的“响头”,直到额头上磕起了又青又肿的疙瘩。随后,她又颠簸着小脚来回颠簸了十六里的土路,催着有秀才“书底”她的父亲(我的老姥爷),为我批出了生辰八字、取了大号(名字)。返回本村后,她又对着苍天起誓:许下了待我十岁时“上泰安州烧香”的心愿。只可惜,还没等到还愿之日,她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直到1982年,我个人才借助守候公社书记在济南住院的机会,到泰安为奶奶“还”了她留存心底的夙愿。2017年,我又在为本村编印的《杨氏族谱》的册页,以历经三年的劳作、外加两千多元的现金付出,为奶奶了却了一个在我结婚之日,向全村“舍饭”的心愿。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渡过的。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奶奶向不谙世事的我,不知重复过多少儿歌、笑话。什么“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奶奶抱下来,奶奶不抱,个人(自己)往下跳……”;什么:“说笑话,道笑话,业拉盖(额头)上贴灶码,锅台后头钟西瓜,子溜,溜一兜。瞎子看见咧(了),哑巴咕上咧(了),瘸子撵上咧(了)……”;什么:“天津卫城西杨柳青,有一个姑娘叫白秀英,从小学地那会(绘)画”,小佳人,十九冬,丈夫在南学苦用功。高粱纸白生生,颜色对人映脸红,手起笔涝(落)成了画;先画上天津卫,再画上北京……”;什么:“山老鸹,依巴(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涧里,把媳妇请到炕头上;烙白饼,卷红糖,媳妇媳妇你先偿……”等等。其中,“鸭子叭叭上锅台”的顺口溜,我至今还能将大意背下来。“鸭子叭叭上锅台,也木(没)有袜子也木(没)有鞋,娘也不给凑(做),爹也不给买,多咱(什么时间)盼周(着)那媳妇来,媳妇来了穿上应心的袜、可脚的鞋”。应该说,奶奶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



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看到过奶奶脸上,拥有过真正开心的笑容。她,也许是内 心太苦太苦了。受娘家“秀才”老爹爹的影响,奶奶也算得上是个当年乡村,少有的识文断字的妇道之人。她越是知道的多,心里也就越苦。因为,她除了忍受早年丧夫、单身拖儿带女之苦,还要忍受她的婆婆(我的老奶奶)的虐待。我的老奶奶是一个很爱拿堂作怪(有意挑刺)、嗜好“拿法(虐待)”儿媳妇的老太太。加之,我的一个神神模模、在婆家受虐待、常住娘家的大姑奶奶。她将在大地主家当小老婆所受到的怨气,以及她的婆婆和大太太折磨她的套路,全部搬回到了我们的家里。并且带着两儿两女四个孩子,常年吃住在我们的家里不说。还接连不断地为老奶奶施展“婆婆威风”出谋划策。身为小姑子的她,对于的我奶奶和二奶奶两个嫂子,也缺少最起码的尊重。当面以第二人称,开口闭口就是叫“老大家”“老二家”;用第三人称表述时,就变成了“大老婆”“二老婆”。



我的二奶奶,就是和老奶奶在同一个板子上剁肉时,因为老奶奶嫌弃干活不利索,用菜刀拨拉(触动)右手,被菜刀割伤“(感染)”不治身亡的。撒手抛下的年幼两儿一女,尽管是在有着衣食保障的条件下生活。可是,在心灵上却受尽了没有母爱的创伤。我那个从小没娘的叔伯姑姑,据说是被她的亲生爹我的二爷爷,为还赌债而卖掉的。叔伯姑姑不知多少次,咬牙切齿地向我诉说:“说起你二爷爷对我,是连个‘虱子眼(很小很小)’的好处都木(没)有。咱们这两大家子,全让你老奶奶和咱家那个,神股子捣气的大姑太太给‘祸祸(糟蹋)’坏了。”

我的奶奶,除了有一直关心她的“秀才”老爹之外,还有一个娘家亲侄也很疼爱她。我记得,那个表叔中等偏下的个头,不仅穿着比较讲究,一站一立都有些城市人的风度。他每次来看望他的亲姑姑,总是要带些很新颖的食品瓜果。曾记得,有一次他来我们家带给我奶奶的,是有着旺鲜绿叶的大白桃。贪吃的我那种喜欢劲呀,简单就没法说了。后来我才知道,他的爸爸(奶奶的亲兄弟)是副省级的干部。因为离婚不离家的缘故,我的这个表叔就如同电影《牧马人》中的许灵军一样,拒绝了父亲让他进城工作的好意。带着由亲娘传输给他的,对父亲“忘恩负义”的仇视心理,守着娘亲过上了庄户人的日子。在村里担任副职时,又因为与一位外号叫“拉拉子”的正职,闹大了矛盾赌气下了关东。



老爹爹的过世、亲侄子外出,加之我上学后不能与她相伴,使奶奶失去了精神生活的依托和。这期间,奶奶不知是有意无意,向我讲述过好多与死亡、因果报应有关的故事。什么阴间的地址是“丰都城”;什么阴间里有炸人的油锅,轧人的碾子磨人的磨。意思是叫我不要做损人利己、缺阴丧德的事情。并且告诉我,包括狐狸、黄鼬、刺猬、“床床(蛇)”等各种动物,都是有灵性、有神灵的。千万不能祸害它们。还说,千万不能往吃水的井里撒尿……。还有,说是有个坑害(活埋)爹娘的人,被当官的宣判死刑杀了之后,开肠破肚一看,这个犯人的心眼已经变成了铁的……奶奶走后多年,我一直在想,奶奶有可能是在冥冥之中,预感到自己的大限。面对尚且不懂事理又非常疼爱的孙子,她想通过对各种故事的讲解,让充满教义和哲理的情节,牢固地驻留在我的幼小记忆里,形成一心向善的品格,做一个感恩他人、尊老爱幼、孝顺爹娘好人……

我清楚地记得,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在舅舅家养病的母亲,曾经让我的三姐带回过用手绢包回来的一点黄豆。奶奶为我炒熟后装在衣兜里,让我当零食吃。每当她将豆粒送到我嘴头时,我就对奶奶说:“奶奶,你也吃俩吧,挺香的。”奶奶微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这不是大人吃的。”有一次,我正在离奶奶远一点的地方玩耍,发现她在扑捉一只如同“急佬(金蝉)”般大的小青蛙,本以为是让我拿着玩的。可当我跑过去索取的时候,奶奶却就没有捉着。而她在说话时嘴里却像含着什么东西一样。原来,我那舍不得吃一颗豆粒的奶奶,在饿急了的情况下,竟然将活蹦乱跳小青蛙,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我的奶奶,是在生活困难时期的1962年,因为得了水肿(缺乏营养)而去世的。奶奶去世后,开始为她“穿衣裳(寿衣)”的时候,因为奶奶水肿后的脚,已经无法穿上本来“可脚(适合大小)”的新鞋。有位以实为实的人,便大声说道:“鞋太小了,穿不上啊”。刚落,就被一位老人用手“拨拉(推开)”到了一边。老者取来剪刀,将鞋后的“梆子”剪开之后,大声说道:“这不是正好吗?”边说边将没有“后跟”限制的鞋子,套在了奶奶的脚上之后,就连忙用早已准备好的“被单子”掩掩盖了起来。过后,那位爱找真理的人询问剪鞋子的老者:“明明是鞋小,你为么说正好呢?”老者略带神秘地低声说:“傻兄弟呀,人死如灯灭。送终的物品,只是‘一伙槽(一次性)’就过去的事儿。你想啊,出这么“小三日(夜晚算一天)”的大丧,有多少事要做啊,不能因为一双鞋档下。再说,一时半会去哪里找这么合适的呀。”

每逢因为父母亲的忌日、清明和中元节,我都要专门为奶奶准备一份厚厚的纸钱。燃纸过程中,我总是在默默地向奶奶诉说,那些曾经坑害过您的人和他的后人,都没得到好的下场。

肃立在奶奶的坟前,我心目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因为自己受年龄所限,没能为奶奶在生前尽孝。

肃立在奶奶的坟茔前,我默默地告慰她老人家:您曾经百般疼爱的孙子,已经有了活泼可爱的孙子和孙女!

肃立在奶奶的坟前,我想问一声九泉之下的奶奶:那双剪坏了后跟的鞋子,您能够凑合着走路吗?

肃立在奶奶的坟前,我一次又一次的祷告:安息吧,我苦命的奶奶……


往期有更多精彩 点击可阅

战友诗书画印(五) 姜成楠  雲門子 振宇  陈西山  王新明   陈世万 唐云华等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六)  袁庆禄 王绍祥 宋凤州 史献伟 刘铭俊 李进刚 董庆利 侯少山 鞠登德等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七) 霍然 宋凤州 闫焰 杨绪明 史献伟 苏锦秀 钟玉山 董庆利等8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八) 王绍祥 云门子 霍然 侯少民 陈世万 李惜雨 董庆利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九)闫焰 宋凤洲 杨岱海 刘铭俊 郝军 鞠登德 李进刚等同志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10)杨炳延 霍然 宋春华 于振江  郝军 鞠登德 徐洪生等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11)袁庆禄 侯少民 史献伟 董庆利 郝军 鞠登德 李进刚之作品
巩振生国画山水作品选
[艺术天地] 乡间自有高手  剪刀胜笔生花----浅淡并举荐杨德华剪纸作品 | 徐茂林
留白冰雪画创始人 | 王自修老  猫:赞李自健先生---油画《乡村童趣》系列
卢长水 | 在巩乃斯的冬日里散步
诗配画 | 成彬 唐云华 陈西山 徐家兴等配诗  徐茂林绘画
李彦 | 国画作品选(一)徐茂林 : 秋之韵(组诗)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苦(歌词)刘毅诗选: 关公(组诗)志趣 金秋陈巧平诗选: 走进秋天 伪装不得 人活着一句格言记心上
秋夜吟 望秋月追怀寄古 金秋 诗说 盘河夜色 赞中医传承人刘海生 鼠歌词三首: 爱上你之后的每一天 | 恩光——送给老师 | 战之必胜
阑 珊: [莺啼序] 白露
吴琼(信阳商城)诗选四首牵牛花开(微组)| 翠山湾菊花基地 | 问月 | 秋 | 无题哲人:金秋九月致辞于德庆:庭院里的石榴树(散文)百忍成金:双节夜 (六首) 恒慈:中秋夜(外一首) 宋乃良:中秋国庆夜怀思中秋月夜(外一首)杨源水: 我的大姐

请关注《文海墨韵》,让精彩或温情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天地,你或许更会以笔墨诠释内心的独白,你或许更会以文字升华心境的灿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